中国经济网南平11月17日讯 2022年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于11月24日福建省南平市召开,本届峰会由经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福建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南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经济网、南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届时,峰会的主场会议及4场“武夷茶话”活动,将围绕“新格局·大资管·绿色经济”展开,并邀请国家部委领导、知名经济学家、金融机构代表、央企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代表等多位嘉宾共话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新思维、新动向、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资管行业步入“大发展”时代,又该如何善用这一“利器”与实体经济融合?本届峰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对话平台。在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需要金融的大力参与。本届峰会将站在全新发展格局下,拥抱大金融、大资管,以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为目标,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篇章。
新格局·绿色金融改革进行时
2016年以来,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通力协作和扎实推动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特别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各项政策有序落地,2021年,监管在政策、标准和产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便成效显著,推动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不仅如此,中国人民银行也把绿色金融确定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银保监会也指出,“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包括健全规则标准,逐步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领域制度框架;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化风险管理,逐步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管理流程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绿色金融改革相关基础性制度安排不断完善。首先,央行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2021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我国成为世界首个将“碳中和”贴标绿色债券并且成功发行碳中和债的国家;6月,央行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正式纳入业务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央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11月,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将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
当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如何实现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促进行业主动节能减排,也将是绿色金融改革的工作重心。
大资管·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
面对加快发展方式之绿色转型的历史性使命,更积极地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界及其相关领域的必然选择。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金融业开始改变观念,向“环境友好型”过渡,也逐渐地把绿色金融理念提升到操作层面,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金融”风暴。国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
何为绿色金融?早在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下称《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界定为“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这是我国监管部门在纲领性金融监管文件中明确对“绿色金融”作出具体界定,此后该定义已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准。
此外,《指导意见》还将“绿色金融体系”界定为“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指导意见》出台后,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由政府推动并发布政策明确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国家。
目前,绿色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这些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及占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提升到8.25%。而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近年来发行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我国绿色保险投资余额由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初步估计2021年其规模将接近7000亿元。
自《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9年12月,中国信托业协会出台《绿色信托指引》,首次明确定义绿色信托,并指出信托公司可以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式为绿色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提供信托产品和服务。2020年起,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绿色信托等绿色金融产品更是成为我国发展重点,中国绿色信托规模持续上升。
绿色经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绿色经济是一种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市场化和生态化有机结合的经济,也是一种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它是一种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经济产业有太阳能发电、风能、水能、IT产业、艺术、文教、无污染的农作物生产等产业项目。绿色经济产业是指融合现代文明,具有高科技支持的行业,也是能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产业经济,充分体现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机制的经济项目。
由此可见,绿色经济不仅将带来生态之福、民生之福,也必然带来巨大的产业机会。加快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已成为绿色经济的关键助推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因此,要发展绿色经济,必然要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壮大节能环保等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增强绿色低碳的新动能。而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制定实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尤为重要,稳步推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
【新闻延伸】
福建的绿色经济之路
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3年全国第一。2021年,福建首次提出“四大经济”,绿色经济位列其中,为高质量经济发展锦上添花。
原标题:【 第三届资管武夷峰会汇聚重量级嘉宾 共话绿色金改新格局 】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南平11月17日讯 2022年第三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将于11月24日福建省南平市召开,本届峰会由经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福建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175925.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